网友分享职场饭局生存法则:这个事归根结底是话语权问题,年轻人刚进入社会没有掌握话语权,所以就算你不认同这一套,也只能在这套别人的规则里学别人的玩法,希望现在这些厌恶这套宴席规则的人以后有一天掌握话语权的时候,可以不要忘了以前自己是怎么讨厌这一套的。
开头推荐网友辩论观点:有哪些大家不说,但需要知道的社会规则?
人际交往中,有什么事做不到,一定要提前说,不要事中说或者事后说。进入职场几年来,我发现我所见的大部分人际矛盾都是源于违反了这一条,或者说按照这一条来做的话事不会糟糕到那样的地步。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讨好型”人格。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往往通过委屈和牺牲自己,来获取别人的好感、肯定和赞赏,以此来确定自己的价值感。在职场中,有的人是严重的“讨好型”人格,别人提任何要求,不管能否做到,他都不好意思拒绝。心里总是想:算了吧,别辜负了人家的期望;先帮这次再说吧,也许下次就不会叫我了。久而久之,拥有“讨好型”人格的人的工作量越来越多,自己忙得连轴转,在职场上活得越来越累。01/不好意思拒绝的心理根源:(1)一是本性善良,生性软弱;(2)二是有所求,渴望自己的付出能换来回报。特别是刚进单位的新人,总想着能帮别人一点是一点,给大家留个好印象,将来自己遇到困难或者提拔的时候对方能帮上忙。如果拒绝,可能会得罪人,影响自己在单位的发展。其实这都是没有看清事情的本质,决定自己能否进步的关键人物是单位的一把手,一把手说你好,你就是好。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人群众基础差、人缘不太好的人,但照样提拔,就是这个道理。在体制内,如果不是一心想着升迁提拔,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做好本分、不刻意讨好任何人不失为一种逍遥自在的活法。不必担心你今天拒绝了他,明天他会给你穿小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工作已不易,实在没必要为了讨好所有人而委曲求全。02/什么情况下要拒绝:哪些事该拒绝,哪些事情不该拒绝呢?而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调整。一般来说,以下三种情况可以拒绝。(1)违反规定的事要拒绝:公考面试的时候常考这样一道题目:作为行政执法人员,你的亲戚朋友违反了规定却找你说情,你该怎么办?我们的答案往往都是一定会坚持原则,绝不徇私枉法。实际工作中,也会遇到有的领导让你做一些不合规定的事。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因为对方是领导就不敢拒绝。他是领导,对于规章制度,比你清楚百倍,让你去做无非是想与他脱开干系,甚至有的领导出了问题直接会甩锅给下属。人心隔肚皮,关键时刻我们也要学会保护自己。(2)做不到的事情要拒绝:人都希望自己是强大而被人崇拜的,当别人有求于我们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强烈的自我价值和被需求感,头脑一热就一口答应,却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实力。有些事不是我们能掌控的了的,一时逞强的结果可能会费九牛二虎之力也不一定做到对方满意,还可能最后办不到落个不靠谱的埋怨。与其让对方充满期望又万分失望,不如一开始就如实告知,顶多是当时的不好意思,事后又能和睦相处。(3)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没好处的事情要拒绝:有些事是能力有限,那些我们能做到的事,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呢?这还是要看人看事。首先是看事。假如此事能锻炼我们的职场核心力,又不耽误本职工作,自然可以帮忙。比如,参与重要会议的会场布置、接待等,能够让自己拓展见识,熟悉流程,刷存在感,这种工作能不推就不推;假如此事毫无含金量还得加班加点最后给别人做嫁衣,该拒绝就拒绝。其次是看人。假如对方帮助过我们或是懂得感恩之人,在不影响自己的情况下大可伸出援手,但如果对方是个只知道嘴上说好听的,实际却把别人当傻子的人,还是要果断拒绝。03/如何巧妙拒绝?(1)态度诚恳,语气柔和:有的人习惯在拒绝的时候喜欢情绪化,或者用“坚决不行”“肯定不能”之类很生硬的话,这样很容易得罪人。被拒绝本身容易让人感到不快,但是友善的态度会缓解这种情绪。别人一开口我们不要马上拒绝,可以面带笑容,耐心等他说完,再用“我明白,你说得对”“确实工作量很大,你很不容易”之类的话诚恳地表达同理心,之后再委婉地拒绝,这样给了对方台阶下,他就比较容易接受了。有时候笑容是最有力的武器。当你用温和的语气、温柔的笑容拒绝别人的时候,对方会感到我们拒绝的是事情,而不是人。忙虽没帮上,但是人情依然在。(2)拒绝理由要充分:拒绝的理由很重要,好的理由不仅不会得罪人,还可能会让对方觉得麻烦你是件不好意思的事。当你不知如何拒绝对方的时候不妨试试这三个方法:一是借口以前有过此类情况,行不通。二是明确告知对方有关规定。这个比较适用于对于不了解情况的上级领导或者资格老的同事。涉及到敏感又责任大的工作比如盖章、报销、借阅秘密文件、查询档案等,可以明确地告知对方需要遵守的流程和规章制度,按规矩办事。假如还有人想简化流程或者不规范操作,可以告诉他曾经因为手续不全发生的一些典型反面案例,同时表明不是针对他,只是职责所在请他体谅。三是表达实在无能为力,有的人很执着,会说“不着急等你忙完再弄”。这个时候你也不必急于回复,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等他下次问你结果的时候就说活太多,一直没顾上,然后尽显忙碌状。这样拖延一两次,对方就会明白你的意思。(3)弥补方式合情合理:拒绝别人之后我们可能会觉得内心不安,特别是拒绝曾帮助过我们的人,这时候就可以用一些补救方案。比如,对方请我们帮忙写论文,可以提供给他一些论文参考的资料、网站,或者主动提出帮忙校对。对方要求帮忙做PPT,你实在没时间,可以给他一些PPT模板,让他拿去套用。总之,在职场会哭的孩子有糖吃,不会哭的孩子只能吃哑巴亏。在职场做个乖宝宝的结果,往往就是你成了受气包、垃圾桶和老黄牛。领导同事有什么苦活累活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分配给你,你才不会拒绝。
职场中谨慎这5个话题否则影响仕途
大家都说,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这句话的确有一定道理的,职场上并不是专业能力强就会受到领导、同事的喜爱,会说话更加重要。就比如,我们和亲人、恋人之间会有一些比较禁忌的话题,平时很少会提及。在职场中更是如此,本来我们和同事之间就存在竞争关系,乱说话的话就可能在无形中影响了自己获得晋升的可能性。01、讨论薪水在任何公司里,不谈论薪水都是一个潜规则,而且“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一个人的工资可能会受到专业、潜力、学历等因素的影响,有人甚至因为出身于名校,工资就要比别人多好几百块钱。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不要打听别人的薪水,对方会认为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不会把实情告诉你的。而且老板看到了你的这一举动后,可能会认为你是一个眼里只注重那几百块钱、不注重提高自己的人,从此对你产生偏见。相应对策:如果你碰上有这样的同事,最好早做打算,当他把话题往工资上引时,你要尽早打断他,说公司有纪律不谈薪水;如果不幸他语速很快,没等你拦住就把话都说了,也不要紧,用外交辞令冷处理:“对不起,我不想谈这个问题。”当然,语气可以更和蔼,更友善一点。02、私聊个人生活职场上风云变幻,环境险恶,你不害人,同时也不得不防人,把自己的私域圈起来当成办公室话题的禁区,轻易不让公域场上的人涉足,其实是非常明智的一招, 是竞争压力下的自我保护。同事毕竟还不是知己,身处职场,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你的对手,即便是合作很好的搭档,也可能突然变脸,他知道你越多,就越容易攻击 你,你暴露的越多,就越容易被击中。相应对策:千万别聊私人问题,也别议论公司里的是非短长。聪明的方法就是:不先开口打听别人的私事,自己的秘密也不易被打听。03、领导私下安排的工作透露给其他人职场中,领导私下安排事情给我们,这是因为对我们信任。我们可以做,但是不要拿出来说。《易经》里说过:臣不密则失身。不管这个这事有没有什么问题,只要一旦传到领导耳中了,领导自然知道是我们说漏嘴了。会觉得我们靠不住,以后什么好处升职加薪,与我们都无关了。04、参与领导是非职场中,领导是一个团队的核心人物。很多人会把说领导是非作为一种办公室乐趣,但人多嘴杂,如果传到领导耳朵里,就会影响领导对你的评价,限制你的发展。举例:小C是一家上市公司前台,由于热情主动,很快就和同事打成一片。在和同事渐渐熟悉之后,小C开始侧面打探领导的八卦,并且还会把自己看到领导的状态随时与同事分享。自小C融入之后,公司内部建立了一个专门讨论上司的微信群,专门讨论领导的八卦消息。在一次视频会议上,投影仪链接的是小C的电脑,恰巧电脑上还挂着微信。在会议还未正式开始之前,小C去前台拿遥控,刚好专门讨论领导八卦的群消息展现在投影仪上,领导看到后当时脸色就沉下来了。等到会议结束后,领导严惩了所有讨论人员,大家都很后悔参与小C的组织。所以职场中,不要与同事说领导是非,被领导知道你会很惨。05、创业升职在办公室里大谈人生理想显然滑稽,打工就安心打工,雄心壮志回去和家人、朋友说。在公司里,要是你没事整天念叨“我要当老板,自己置办产业”,很容易被老板当成敌人,或被同事看作异己。“35 岁时我必须干到部门经理”,那你很容易把自己放在同事的对立面上。相应对策:人人都有理想,有目标,但是位子有限。你公开自己的进取心,就等于公开向公司里的同僚挑战。僧多粥少,树大招风,何苦被人处处提防,被同事或 上司看成威胁。做人要低姿态一点,是自我保护的好方法。你的价值体现在做多少事上,在该表现时表现,不该表现时就算韬晦一点也没什么不好,能人能在做大事 上,而不在大话上。职场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所谓保护好自己,并不是说要拒人于千里之外,也不是说要戴着个面具与人相处。而是说,凡是要注意一个度,一个底线,不要把自己暴露的太多,暴露的越多,吃的亏就越大。
最后小编我讲几句肺腑之言,小编在一家公司呆了六七年了,直到离职的那一个月,才恍然醒悟,人生就要不断的攀登高峰,不要在一个没有前途的职位上耗费太多的光阴,到最后已经失去了向上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