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分享职场饭局生存法则:刚入职场,这真的算一道经验哇。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工作或者你下一份工作会不会接触到这方面。见过总比两眼抹黑来的好哇,有些坑不一定非得要自己踩过才算坑。真的很少看到有人会出来教这种场面的,后悔自己当初公司的培训没有好好看。
开头推荐网友辩论观点:中了五千万你会立马离职吗?
可能各位都忘了,多数人一辈子赚不到五千万,甚至五百万。五千万能干嘛?能在一个七八线小城市,够我衣食无忧一辈子,吃穿看病时不时去旅游,还有闲钱买土特产买各种无用的纪念品。五百万够我买栋房子,开间小店,给父母买俩按摩椅啊这这那那的物件,顺便留点钱跟喜欢的姑娘去环游世界。五十万够我穷乡僻壤的一套房首付,还剩二十万左右,可以存银行。或自己悠闲地玩上两年。五万块够我半年多不工作,天天喝酒吃烧烤,只要别奔着烧钱去,怎么也能享受一段时间。而且本来我对生活的要求就是吃饱穿暖,没想过在游艇上晒太阳,或左拥右抱七八个嫩模。花三块钱坐公交去海边看一眼大海,十分钟内搭公交回去,都能很他妈开心。就这,还考虑老板的感受?临近毕业,考公务员一直也是应届毕业生的热门之选,有很多同学在后台咨询菌菌关于考公的一些事情。
今日,菌菌也给大家分析下公务员的一二三,供大家参考。
1
考公务员需要多努力?
一定需要从万人坑中爬出来吗?其实也不尽然。
比如17年国考的民盟中央办公厅接待处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招录1个,但有9837人报名,竞争比接近10000:1。
面对这么多候选者,当然要优中择优了。
而有些冷门点的职位或者欠发达的地区,报考的人很少,录取成功的机率还是很大的。
职前菌在家长的要求下也曾考取过公务员(工商系统),但收到录取通知时,出于对自己未来的负责,自己又进行了慎重的思考与衡量,种种原因之下,还是选择了放弃。
职前菌并没有觉得考公务员是多么难的事,至少比考985简单多了(因为菌菌没考上)!
要通过公务员考试,简单点说,你能战胜与你一同竞争的那些人,你就成功了。
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的内容主要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主要与公务员职业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侧重法律知识运用)、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
申论
考查的主要是阅读理解、分析判断、提出和解决问题、语言表达、文体写作、时事政治运用以及行政管理的能力。
想要通过这两门笔试。
一方面你平时所涉猎的知识面要广,如果也具备一些相应的能力会让你更游刃有余些,
另一方面,多看教材,多刷题,即使在能力上有些欠缺,至少通过大量做题,能摸清答题的规律,理清思路。
另外,公务员的笔试题量大,时间紧,多做些模拟考,提高答题速度。
公务员面试,大多是结构化面试。
良好的精神面貌及语言表达肯定是必须的,其次一定要保持冷静,注意审题,回答时要有条理,思路要清晰,对于压力面试问题不卑不亢,沉着应对。
如果没有较丰富的面试经验,可以私下多和同学或家人模拟练习,克服紧张感。
2
考公务员上岸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一般来讲,上岸后大部分的同学肯定都是非常愉悦的体验啊,终于奋斗成功了。
从此
1、爸妈满面红光,再也没有唉声叹气,一家三口在家的时候就算不说话也能感到气氛愉悦。
2、遇到好久不见的朋友、同学和熟人或者是爸妈的朋友,不知不觉当了回别人家的孩子。
3、比以前自信了。
4、终于能够过上安稳的生活啦。
5、如果你是单身,有人通过各种方法给你介绍对象了。
3
哪些单位发展前途好呢?
如果从发展前途来看,那么国家部委、省级直属单位这些肯定是最好的了,站的高看的远自己也能飞的更高。
但从权力来看,有时“县官不如现管”,有些甚至是乡镇干部那手上的实权也是老大了。
公务员的四大系统:党委、政府、人大、政协。
公务员系统的部门设置看起来比较复杂,其实几乎都是围绕这“四大班子”展开的。
1.
党委系统
主要侧重于党务的相关工作,如市委办、组织部、宣传部、纪委、统战部、政法委、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总体来说政治前途比较好,但相对清贫。在党委系统,如果职前菌推荐的话,建议纪委。
十八大以来,我党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人民所拥护,纪委风头正劲,人员需求也会相对较多,其提拔机会也会较多。
2.
政府系统
政府的各组成部门,如政府办、发改委、财政局、交通局、人社局、教育局、税务局、公安局等。
这个系统的岗位通常行政权力比较大,有权又有钱,因此也容易滋长贪腐。
机构内部人员比较多,事务比较杂,晋升竞争比较激烈。
从晋升角度来说,推荐政府办、发改委及人社和教育部门。
政府办是政府权力的中枢,权力比较大;发改委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的部门,层次比较高,相当于政府的智囊团;主管人事和教育的两大部门也有比较大的权力及政治潜力。
3.
人大系统
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
地位和级别相对比较高,政治发展空间也比较大。
4.
政协系统
即各级政协及组成人员。
主要是参政议政,基本没有实权,但政协人员组成比较多元,人脉资源比较广。
公务员从晋升来看,一般从科级做起,再到处级、厅级、部级、国级,但大多机关公务员会止步于处级,基层公务员可能退休时也还是个科级。
最后,希望广大考生在成功上岸后,能够履行国家行政职能,时刻谨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职业规划」对研究生课题不是很感兴趣要怎么办?
随着就业形势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双非类高校毕业的本科生被迫选择了考研。
然而目前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大多数人选择考研并非是对于科研有多大的兴趣甚至根本对所谓的科研一无所知,那么成为研究生以后,这些人大概率会出现对导师所分配的课题不感兴趣的情况,并且这个问题绝非是通过简单的更换课题就可以解决的。
当我们面对自己对研究的课题不是很感兴趣的事实时,是选择强迫自己喜欢上它,还是另辟蹊径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并使之成为自己的特有优势呢?
我想通过身边一个同学的真实事例来供大家参考。
该同学本科是西安科技大学(双非),通过考研考入北京某211重点高校,研究生期间的课题为化工过程流程模拟方向。
他和很多通过考研来到这所学校的人一样,对自己的课题并不是很感兴趣,但他的选择似乎让很多人难以理解。
他除了完成导师分配给他的必要任务外,成为了很多人眼里羡慕却不敢模仿的宅男。
他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宿舍玩着各种游戏,玩的最多的比如绝地求生(吃鸡)、梦幻西游、大话西游2、王者荣耀等等,有时候玩的入迷的时候甚至吃饭都需要室友帮他带到宿舍,而这样“不学无术、离经叛道”的行为却贯穿了他整个的研究生生涯。
由于他给予别人的颓废形象,并且性格沉默寡言,很多人虽然表面不说,但都敬而远之,认为他如果按照目前的状态长期发展下去,不仅仅很难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甚至就连毕业都会成为一个难题。
这种看法一直持续到秋招。
有一天我从他室友那里意外得知他拿到了网易公司的offer,起薪26W+,岗位是游戏测试工程师。
这个消息让大家感到十分惊讶,因为就我们学校毕业生的普遍情况而言,薪酬基本在12W-15W左右,而且大多属于制造业,工作环境相对较差。
虽然转行到互联网行业可能会有所改善,但谁都清楚这样做除了可能会令自己七年所学的专业知识付诸东流外,其难度也并非一般人可以做到。
出于强烈的好奇心理,我去向他寻求答案。
他告诉我接触到科研不久,他就认识到自己对科研根本毫无兴趣,那些复杂的流程图无法激起他深入探索的欲望。
于是他便开始了解学校对一般毕业生的毕业要求,得知他只需获取一项专利的申请号(无需专利授权)后,就可以达到学校的最低要求从而顺利毕业。
他没有向导师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他看来老师是不会同意他这种无理要求的,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潜心科研,最好可以在知名期刊上发表一篇高影响因子的学术论文。
然而,对于缺乏科研兴趣从而不打算读博深造的一般学生而言,他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一味地强制让他们深入研究自己不感兴趣的方向不仅效果不好,而且可能会耽误他们为形成自己就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做的相关准备。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他决定在确保达到学校最低要求的前提下,开始将更多的经历放到游戏上,而不去盲目追求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在他看来游戏是他唯一感兴趣的事情,然而仅凭兴趣是不够的。
正是由于他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从未放弃过对于编程和软件的学习。
针对在游戏中遇到的BUG,细节优化或者渲染不到位的地方他都会记录下来,并尝试自己写程序进行优化和加强。
他甚至由于部分游戏里面的限制而开发出了第三方软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挂)以提升游戏体验。
而这些却是别人根本不可能注意到的。
目前高校的研究生仍旧不断扩招,受到今年疫情的影响,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
基于提高就业竞争力的考研初衷本就无可厚非,大多数人从一开始就不确定自己是否对科研真的感兴趣,况且很多事情可能真的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会知道。
但当我们开始研究生生涯却发现科研并非当时我们当时所想象的那样时,应当扪心自问自己是否真的对科研感兴趣。
如果已经对科研有一定的了解,并认识到自己只是为了提高学历且以后不会从事研发类的工作,却始终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这样可能会让你错过对自己增值成长的最好时机。
结果可能会出现既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又没有任何自己区别于他人的优势和长处,最终就会在求职过程中处处被动,难以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然而讽刺的是,这样的例子却在现实中屡见不鲜。
相反,如果在入门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不是很感兴趣且没有读博深造的打算时,应尽早做决定,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努力使它成为自己的核心就业竞争力,这样才可以在找工作时游刃有余。
最后小编我讲几句肺腑之言,小编在一家公司呆了六七年了,直到离职的那一个月,才恍然醒悟,人生就要不断的攀登高峰,不要在一个没有前途的职位上耗费太多的光阴,到最后已经失去了向上的动力。 |